【文明实践】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明实践暖人心

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明实践暖人心

 ——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纪实

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,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,芬芳美丽满枝桠,又香又白人人夸……”一阵阵优美的歌声,随风飘扬。

近日,记者走进吉潭镇吉潭村文明实践站,76岁的吉潭中学退休教师曾爱贞与她的学生们正在歌唱《茉莉花》。这群学生年纪最小的有60多岁,年纪最大的81岁,他们都是吉潭村的村民。

“以前,没有地方娱乐,每到过年的时候,村民要不就是走亲访友,要不就聚在一起打牌、打麻将,有时还带点彩,影响家庭和睦,带坏社会风气。”“现在,文明实践站有棋牌室、乐器室、红色点歌台、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等,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在这里读书、下棋、唱歌、跳舞、健身。”吉潭村党支部书记、文明实践站站长徐良平说。

卢屋村志愿者开展全会精神宣讲活动

据吉潭镇党委书记黄明山介绍,为了让文明实践场所更广泛地辐射到更多群众,吉潭镇坚持“就近就便,便民惠民”的理念,将吉潭村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社会治理中心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、农家书屋等进行整合,按照“办公场所最小化,服务群众最大化”的要求,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,按照儿童、妇女、中青年、老人等不同群体需求,综合体内设置便民服务大厅、“学习强国”线下学习室、理论讲堂、“四点半”课堂、巾帼小屋、百姓说事亭、志愿者之家、先锋之家、图书室、棋牌室等功能室,实现“全人群、全时段、全方位”服务,服务周边群众近5000人。

音乐家协会志愿服务队前往实践站开展活动


抓资源整合  打造综合体

2020年以来,特别是被列入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以来,寻乌县认真对标中央、省、市部署,按照“12366”总体思路,以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抓手,着力做实“合”字文章。

寻乌县成立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,立足革命老区、欠发达地区的县情实际,以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切入口,建设“党群服务+文明实践+社会治理”综合体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寻乌落地见效。

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

对村党群服务中心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综治中心等部门条块管理的阵地,按照“办公面积最小化、服务群众最大化”的原则,统筹工作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,重新设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,建设186个“党群服务+文明实践+社会治理”综合体。将闲置校舍、客家祠堂、闲置民房以及群众平时喜欢聚集的大树下、小商店等场所改造为文明实践点,作为综合体的延伸,目前共建设785个文明实践点 

“决胜全面小康、决战脱贫攻坚”宣讲大赛

按照权属不变、隶属关系不变的原则,将各类基层阵地资源纳入综合体统筹管理使用。在支部书记主责管、社会力量参与管的基础上,每村聘用一名党建宣传员,专职负责综合体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。同时,建立线上管理系统,实现综合体信息化管理。紧贴群众需求,对各部门、各行业下沉的活动和群众的点单项目,进行汇总、分类、整合,推动供需有效对接。

通过整合打造综合体,基层阵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,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到100%的村(社区)、81.2%的自然村,基本实现了群众在哪里、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。同时阵地功能实现融合再造,服务对象由特定群体转变为多类人群,服务功能由单一转变为多元,部分闲置资源有效盘活,阵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。整合阵地资源后,还优化了功能布局,满足了不同需求,群众更加愿意参与。


抓功能融合  推动活动常态化

寻乌县发挥综合体的枢纽性作用,突出首要任务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、在组织群众中激发群众,文明实践逐渐成为群众的生活常态。

组织群众在幸福小镇举行集体婚礼

“嘿哟嗬,五中全会绘蓝图,涉及农村多方面,产业结构更优化,乡村振兴大发展……”潘美玲、陈雯两人一亮嗓,曲调悠扬,引来现场村民一片叫好。潘美玲、陈雯是留车镇庄干村人,也是寻乌县培养的“百姓名嘴”。只要有空闲,她俩经常到村里的文明实践站,用“寻乌山歌”宣传党的创新理论。寻乌县统筹百姓名嘴、最美巾帼等10支理论宣讲队,深入村组屋场、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,形成了“山歌老王”“天天播报”“国旗下宣讲”等一批特色理论宣讲品牌。在各所、站设立“学习强国”线下学习室,开展线下集中学习和答题挑战赛、擂台赛等活动。运用快板、小品、口袋书等形式,通俗化、大众化宣讲党的科学理论。

举办首届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

2020年12月29日,寻乌县举行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,共有21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参赛,项目大赛涵盖了扶贫济困、环境保护、理论宣讲、公共服务、孝老爱亲、关爱儿童、健康救助等领域,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、便利化、常态化、品牌化开展,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和服务水平,引导全县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推动全县志愿服务发展。寻乌县统筹各部门、各社团志愿服务组织资源,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733支。制定志愿者礼遇办法,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,加大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和支持,创设志愿服务项目115个。对志愿服务实行“菜单式”供给,全县各类志愿队伍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场次,服务时长突破70万小时,有时间做志愿者、有事找志愿者逐步成为常态。

龙图村志愿者在“四点半”课堂给孩子们教学
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晨光镇龙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,大妈在广场上跳起悠闲的广场舞,小伙子到红色K歌厅劲唱红歌……文明实践站已成为龙图村村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家园。寻乌县聚焦基层文化供给不足、活动形式单调等问题,坚持以文化人、以文惠民。深入实施送文化、种文化、育文化工程。全面实施送戏、送电影、送图书、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,开展好文化进万家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文化大餐。2020年以来共开展文化进万家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928场次;培养乡土文艺骨干1600余名;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200多场次,做到了上级有下沉活动、县级有主题活动、乡镇有自选活动、村级有特色活动,参与文明实践活动逐步成为群众生活的常态。


抓要素聚合  推动保障制度化

寻乌县围绕“走前列、出经验”的目标定位,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突出位置,推动各方力量向文明实践工作聚合。

落实“书记工程”,每月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观摩推进会,县委书记高频调度,不仅推动了传导的压力,更有效地破解节点、难点问题。

县级成立了文明实践促进中心,为正科级事业单位;每个乡镇明确2名专职干部;每个村(社区)招聘了1名党建宣传员,确保了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工作有领导抓、有机构管、有专人干。同时,将脱贫攻坚“单位挂村、干部包户”机制运用到文明实践工作中,落实党员干部“六带头”和“六必访”机制,推动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文明实践。积极动员党员干部、乡贤、退役军人、先进典型等带头注册为志愿者,进一步带动群众广泛参与,形成了以行政力量志愿队伍、社会志愿队伍、农村党员志愿队伍、群众志愿队伍为主体的四类志愿服务队伍。

建设了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,采取上级拨一点、县财政投一点、挂点单位帮一点、村委会筹一点、乡贤捐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,其中2020年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,足额保障了党建宣传员工资和阵地、活动的奖补资金。同时正在筹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,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、可持续。

实行工作清单制,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月制定下发工作清单,各所、站对照工作清单抓落实,确保试点工作齐头并进、落实有力。每月制订下发活动指南,指导各所、站开展活动,同时各所、站可结合实际和群众需求开展特色活动,确保活动既符合上级要求,又满足群众需求,试点以来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1028场次。

寻乌县通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,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域的阵地体系、高效有力的保障体系、内涵丰富的活动体系,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,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寻乌大地蔚然成风。 


(作者:李浩 特约记者 蓝玉林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