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寻乌不寻常】客家韵·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​烫皮制作技艺

客家韵、红土风、东江源、橘乡情

是我县创新塑造的四大品牌

其中,客家韵,是记忆,是乡愁,更是神往

在“客家韵”品牌打造中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财富

是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

东江源头,武夷山下

寻乌

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非遗的魅力

传播非遗    传承美丽

用真心呵护文化遗产

烫皮制作技艺



烫皮,是客家人利用大米、碱性灰水、大蒜、芹菜籽、辣椒、八角等为食材,磨浆蒸制的碱性米制皮状食品。

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放入灰水(“黄板柴”的灌木晒干后烧成灰,用开水把灰化了,过滤后剩下的清水)里浸泡6小时以上,然后将浸泡后的大米加入大蒜、芹菜籽等配料磨成浆,之后把米浆倒入一个圆型簸箕内,摇匀后放入锅内高温蒸熟,蒸好后可加入酸菜、辣椒、萝卜干卷起来切成一段一段即可食用。蒸熟的烫皮还可直接摊在簸箕上晒,晒至七成干后垒起切片,切好的烫皮再次摊在簸箕上晒干,然后将烫皮干高温油炸或者用沙盐炒开即可。

相传,因客家人居住之地气候阴湿多雨易得伤风,故长期形成饮用米醋以预防感冒习惯,但长时食酸易产生人体酸性胃痛,勤劳智慧的客家便常以食用碱性烫皮,使自身胃蕾酸碱中保健康,由此,形成了食用烫皮的习俗。


国民之魂,文以化之

国家之神,文以铸之

加大力度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

红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得以赓续与弘扬

散发出浸润人心的时代之光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